各位聽眾您好, 歡迎收聽今天的洛城新視野,我是張益瑞,今天要和您來談談臉書世代的思維。
本相片版權屬於Ingimage |
在網路越來越快速發達的今天,臉書Facebook已經成了許多人的生活必備社交的平台,在許多的文章和報導裡面,也會提到臉書世代這個用語,當然,不僅僅是臉書,像是微博,Line,Twitter等等的網路溝通平台,也都可以廣義的概括進來。那麼什麼是臉書世代呢?當然,在年紀稍長的族群裡面,也不乏使用臉書的重度使用者,但是提到臉書世代,大約指的都是30歲以下的族群,在這個年紀以下的族群,在成長的過程中,也就是在他們形成社交群體的過程中,臉書佔了相當大的比重,這個族群的人際溝通,與臉書是密不可分的,也因此而形成了特定的臉書世代。
那麼第一波的臉書世代,如今大約是三十歲左右,但是這些第一波的臉書世代,和現在出20歲左右的臉書族群,在使用網路的習慣上,其實還是有相當的差異的,這也反映出了不同的臉書世代之間,對於這個社會的觀感和思維模式的差異,我在網路上看到知名的女性部落客網站《Bustle》整理出了一些不同點,相當的有趣:在文章中列出了20歲使用臉書和30歲使用臉書的14項不同。首先,20歲愛po派對狂歡照,30歲換po婚禮照。20歲愛談論的是如何打扮自己,30歲打扮自己的小孩和寵物。20歲的臉書都是跟好朋友的互動,30歲則是充滿了家庭。20歲的臉書上朋友圈都是無止盡的自拍照,30歲的朋友圈則是無止盡的結婚照。20歲的週末動態是吃早午餐,也就是Brunch的美食分享,30歲的週末則大多是完成路跑的健康動態。20歲的娛樂當然是要參加音樂祭,30歲則是上傳跟家人悠閒的去野餐的照片。20歲會分享如何對抗世界和改變社會,30歲則會出現許多對抗老闆、同事和下屬的心情和格言。20歲的動態會出現某人突然刺青,30歲會出現某人突然生小孩。20歲愛po學生克難出遊的照片,30歲則改成了私人的豪華假期照片。20歲愛po放閃的約會細節,30歲則偏愛po別人不想知道的懷孕細節。20歲的動態是找室友,30歲是炫耀房子的新裝潢。20歲和30歲都會分享一樣的歌手和歌曲,不過30歲的人會帶著懷念的心情。20歲可能會嚮往創業的夢想,30歲則喜歡在家裡烤餅乾享受悠閒的生活。有個共同點則是,20歲和30歲都會狂po心理測驗的結果。
當然聽眾朋友也可以列出來一些在你這個族群的特色,我想各個年齡層都有不同的臉書使用的特點,每個族群都會分享事業、家庭、健康等等的主題,也都會分享許多的網路文章和人生格言,這也漸漸的形成每個族群不同的使用文化。而不同的使用文化,在溝通上也就形成自己的特色。
我最近在商業週刊的網站上,讀到一個很有趣的觀點:有人做了一項研究,結果顯示,20歲到30歲,我們稱之為臉書世代的這個族群,平均花在觀看一支影片的注意力極限,大約是2分30秒,而超過這個長度的影片,甚至都不會花時間點開來看。這個研究其實很有意思,怎麼說呢?我過去在電視台做節目的時候,遵守的原則是根據電視的播放限制,所以長久以來,電視收視族群的觀賞影片的習慣被定位在8分鐘,如果您注意一下,在觀看電視的時候,每隔8分鐘左右就會進廣告,這樣的設定也養成了一整個電視世代的收視習慣。但是臉書世代和電視世代的不同,是臉書世代並沒有受到電視世代的觀賞習慣影響,因此也逐漸的形成了臉書世代的觀賞影片忍受度逐漸的縮短。
也就是說,臉書世代的觀賞影片忍受度,跟影片內容有多棒、有多少資深製作人花了上百個小時打造內容都無關。研究顯示在社群網站上,現在的4G網路速度,大家可以隨時看想要的即時新聞、影片和資訊,但是如果年輕的世代如果看到一個影片好像很有趣,但只要看到那是在Youtube上一則長達5分鐘、7分鐘或是10分鐘的影片,大多數的年輕世代連打開都不會想要打開。也就是說,現在的網路媒體製作,必須要把影片做到這麼短,才能抓住年輕人的注意力,
臉書世代已經習慣了每天瀏覽相當大量的資訊,並且快速從中找到他們認為跟自己有關的訊息。這已經不像電視代的族群,整場演講或是會議可能要花上2到3個小時,事情現在已經很不一樣了。這也就意味著,跟臉書世代溝通,如果可以在3分鐘內結束,那麼就別花上10分鐘。如果整場會議可以在20分鐘內結束,就別花上1小時。或者更好的是,如果沒有絕對必要開會,那甚至根本就不需要為了開會而開會。
而對於臉書世代而言,除了溝通事情的內容之外,告訴他們某件事情的目的也一樣很重要。在有相當大量資訊的數位時代,他們會在幾秒鐘之內,自行決定什麼是該相信的,什麼是不需要遵守的,當然,最糟糕的溝通方式,就是告訴他們:別想那麼多,只要照著做就對了。這樣的溝通不單單在職場上是如此,在家庭和平日的人際溝通也是如此。對於臉書世代來說,每天的時間和精力都有限,必須要做出最佳化的規劃。
商業週刊下了一個很有意思的忠告,他說:疏遠有志青年最快速的方式是一直對他們說教,或是用不會對他們表現有實質幫助的事情填滿他們的行程表。
聽眾朋友,也許我們都必須正視這個不同世代間的不同。也許不是不同世代之間溝通的內容有所不同,有些時候,其實追根究柢才會發現,原來只是溝通的時間長度出了問題。
謝謝您的收聽,我是張益瑞,我們下次再見。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