近期文章

【網路成癮的現代人】

各位聽眾您好, 歡迎收聽今天的洛城新視野,我是張益瑞,今天要和您來談談網路成癮的現代人。

不曉得今天早上當你醒過來,睜開眼睛的第一件事情是做什麼?在過去若是你問這個問題的話,那可能是在玩腦筋急轉彎,因為有的人會回答:睜開眼睛第一件事情,當然是上廁所,或者是有人會回答:當然是先刷牙...等等各種不同的答案,過去的正確答案是:第一件事情是要”先睜開眼睛”,這時候大家就會哈哈大笑,覺得真是讓腦筋急轉彎了。但是時至今日,這個問題的答案變了,因為許多人的答案都會是”第一件事情?當然是看手機”,再問詳細一點,可能有許多人連眼睛都還沒睜開,就先伸手去抓手機了。


那麼伸手拿起手機要做什麼呢?一大清早有的人會先檢查臉書上有什麼最新的消息,或者看看睡覺前Po的相片或是做新動態,有多少的臉書朋友來瀏覽過,又有多少人按了多少個讚。有些聽眾朋友是臉書上頭的粉絲團經營者,那就得先看看臉書的粉絲團,一個晚上又多了多少位粉絲。有的年輕朋友可能會在Instagram上有許多人追蹤自己的動態,那就得經常一大清早拍張照,上傳到帳戶上更新狀態。或者咱們華人的聽眾朋友會檢查自己手機的WeChat上頭,又有什麼人發了什麼重要消息過來,或者是看看微薄上自己關注的這些網紅,是不是趁著自己睡覺的時候,又發了什麼相片和視頻,得先瞧瞧,也讓自己慢慢地清醒過來。

所以越來越多的人,從一大清早就開始經常打開手機,看看別人發布的內容,或者是看看新聞,即使這些網路上發佈的消息並不總是那麼讓人感興趣,但也還是會習慣性的滑一滑。可是捫心自問,這些事情說穿了並沒有那麼重要或是急迫,講白了,就是三天不滑不看不追蹤不關注,也沒有什麼關係。但是卻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,網路的生活已經漸漸地占據了實際日常生活中的絕大部分,不知不覺間,大家都成了重度地網路上癮者,明明知道這樣不好,但還是戒不掉,甩不開,已經成了難以割捨的習慣。

先不說網路上癮怎麼處理,單單是心理層面的感受變化,自己最清楚。現在總會覺得什麼事都要發佈到網路上,看到自己的生活被按讚、被分享,有人來留言,就會很有感覺;又或者總會覺得有義務要去幫別人按按讚,去留個言,這樣可以表示自己的存在,同時也表示自己有參與在朋友的喜怒哀樂裡。數位的網路生活,不知不覺之間,成為了相當真實的人際交往,雖然事實上並不一定是這麼回事,但是許多人是這樣相信的。比方說,當要過生日的時候,facebook上一定會充滿了鋪天蓋地的生日祝福,但是落實到現實生活中,可能記得當面向我們道聲生日快樂的人,已經寥寥無幾。

但是聽眾朋友們,若是真的要拋開手機,到一個沒有WiFi網路、沒有Facebook、沒有Line或是WeChat的地方,遠離干擾,不曉得你的感受會是怎麼樣?是會覺得找回了自己?或是會覺得與世隔絕很可怕?若是你覺得遠離網路是不可能的,其實英國有一波被稱為「數位排毒」瘩風潮正在逐漸的興起,有些民眾自覺地要停止網路重度上癮的生活方式,因此選擇試著斷開網路的生活。

英國媒體與通訊監管機構「通訊辦公室」Ofcom發表了一份年度通訊報告,研究網路成癮患者,如何解決上網時間過長,發現去年有1/3的英國民眾曾經嘗試過要「數位排毒」,刻意遠離電子產品。報導指出,當中更有11%的人才在上個禮拜進行過「數位排毒」。而如何「數位排毒」呢?有3成的民眾表示會選擇在休假的時後離線,有16%的人會特地前往無法連上網路的地方,另外還有13%的人會故意把手機留在家裡面,有10%的人則更激進,會選擇連電話訊號都沒有的地點。調查發現,16至24歲受訪者當中,有一半的人甚至在去年就已經就開始強制自己減少上網時間。

當問到為什麼這些人選擇遠離網路的原因,有44%的人說斷網使他們有更多時間做其他事情,38%的人說那樣他們能跟家人和朋友有更多交流。有1/3的人說,他們認為「數位排毒」的結果,讓他們更有效率,能做更多事情,有1/4的人則表示,他們離開了網路之後,能夠更享受生活。

或者應該這麼說,使用網路並不是不好,確實在某些方面提供了我們相當的便利,正如我昨天在節目裡提到的,網路讓我們的生活越來越便利,比方說:個人與銀行的往來,不需要親自跑銀行去排隊,只要拿起手機,匯款轉帳都可以搞定。另外現在的人際關係交往,大概有相當的比例都是藉著網路在維持,即便已經幾年都沒面對面坐下來吃頓飯,但是透過網路,好像還是天天見面一樣的熟悉朋友們的生活和一舉一動。但是要分辨你是否已經是網路上癮的重度患者呢?其實很簡單,正如同剛剛提到的在英國進行的「數位排毒」,試著放下手機,你可以輕鬆自在的生活嗎?

當然,現在的生活確實許多層面上與網路連結在一起,但是若是能夠不被網路綁住,而是使用網路的便利,但是也能夠隨時斷網,讓自己回歸不依賴網路的狀態,這樣的生活型態,才是比較健康的型態。


謝謝您的收聽,我是張益瑞,我們下次再見。

洛城 新視野 Designed by Templateism.com Copyright © 2014

主題圖片來源:Bim. 技術提供:Blogger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