各位聽眾您好, 歡迎收聽今天的洛城新視野,我是張益瑞,今天要和您來談談阿里巴巴加入反仿冒組織的風波。
在上個星期四4月28日,《華爾街日報》Wall Street Journal刊登了一篇報導,斗大的標題寫著:“知名品牌對於阿里巴巴加入打擊仿冒品團體發出不滿的聲音“. 副標題寫著:"Michael Kors表示,准許阿里巴巴加入美國反仿冒組織,無疑是在為我們最危險和最具破壞力的對手提供掩護"。這樣的標題雖然聽起來下得挺重,但也在某個程度上反映了,阿里巴巴長久以來給人的負面形象,還沒有辦法那麼容易漂白。
這個新聞的起因,是因為國際反仿冒聯盟(IACC)宣布,經過聯盟的21位理事投票之後,一致通過接受阿里巴巴加入這個組織,也就是說,從五月份開始,阿里巴巴正式成為國際反仿冒聯盟IACC的會員,如果聽眾朋友現在登入國際反仿冒聯盟IACC的官方網站,可以看到在首頁的最新消息欄位上,就宣布著阿里巴巴集團總裁馬雲,已經確認將會擔任國際反仿冒聯盟IACC春季論壇演講人這樣的一條訊息。IACC旗下擁有250個品牌會員,是致力於打擊仿冒品的非營利組織。阿里巴巴的加入,當然有助於阿里巴巴擺脫過去販賣仿冒品大本營的形象。
不過,這則消息隨即引發了一些國際知名品牌的抗議,像是美國的時尚品牌Michael Kors就宣布退出國際反仿冒聯盟IACC,來表達對於這項決定的強烈不滿。那麼我去讀了一些報導,有報導說Michael Kors向國際反仿冒聯盟IACC發表聲明表示,現在有許多國際品牌正在考慮透過法律訴訟,來迫使阿里巴巴解決在這個龐大的電商平台上的仿冒品問題,但是IACC卻在這個時機接納它成為為會員,這無疑是將造成眾多品牌危害最大的對手,納入IACC的保護傘之下。Michael Korsy的法律顧問Lee Sporn也在接受華爾街日報採訪時表示:“在支持品牌商品的執法力度上,阿里巴巴的策略,一直都只是口頭承諾,也就是只提供lip service,同時在阻礙假冒商品在阿里巴巴平台上大量流入的情況上,採取的是盡可能做越少越好”。
坦白說,讀到Michael Korsy的法律顧問Lee Sporn的這一則評論,我還真不得不說有句老話說得真對:原來有時候最了解你的人,並不是你的朋友,而是你的敵人。包括Michael Kors在內的知名品牌,認為阿里巴巴並沒有解決仿冒問題的誠意,儘管阿里巴巴在去年公佈是阿里巴巴的大數據打假元年,同時在上個星期發布了《2015年阿里巴巴知識產權保護年報》,展現阿里巴巴為了扭轉形象,高調宣布打假的成果,但還是沒有辦法獲得國際知名品牌的信任。
根據阿里巴巴公布的數據,阿里巴巴在2015年與浙江聯合展開“雲劍”行動,在行動期間,阿里巴巴共向浙江省經偵總隊推送線索385 條,立案169 起,破案164起,抓捕犯罪嫌疑人300名,搗毀窩點244 個(含46 個生產窩點),現場查獲商品價值4.01 億,涉案總價值達8.16 億。從阿里巴巴在報告中繪製出來的分佈圖可看出,2015年全國可疑的售假團伙集中在廣東、福建、浙江、江蘇等沿海地區。其中廣東地區的售假團伙最多,為1,385個。
其實憑良心說,這樣的成果是相當可觀的,但是這樣的查緝仿冒的成果,在海外市場上依舊無法爭取國際品牌的認同。因為中國長久以來的仿冒品形象,以及被提出來的數據,跟阿里巴巴打數據的數字兩相比對之下,也難怪ichael Korsy的法律顧問Lee Sporn會認為,阿里巴巴的策略,一直都只是口頭承諾,也就是只提供lip service,說說而已。
那麼中國的仿冒品實際情況到底有多糟糕呢?根據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ECD在4月份最新公布的研究報告顯示,仿冒品的全球市場規模,已經成長到4,610億美元。而這麼龐大的規模當中,竟然有超過6成的仿冒品是來自於中國大陸,占全球的63.2%,遠遠超過排名第2的土耳其3.3%達到20倍之多。而遭到仿冒最嚴重的品牌是美國的運動鞋大廠 NIKE。
另外美國國土安全部在今年1月份的一份報告當中說到,美國的進口產品中,有90%的假貨來自中國。日本在2014年侵犯知識產權產品的案件共有3萬2千宗,其中92%的假貨來自中國。歐盟在2011年查獲了1億1千5百萬件假貨,其中有73%來自中國。
除此之外,阿里巴巴的打假貨的決心,被認為並不實在,我想,馬雲的心態也是讓這些時尚品牌投下不信任票的原因,在去年11月有一則相當吸引眼球的新聞,就是擁有Gucci、YSL、與Balenciaga等精品品牌的法國Kering集團,在不到一年的時間,二度向美國法院提告,指控阿里巴巴集團故意縱容旗下的淘寶等通路平台,在世界各地銷售山寨仿冒品,尋求賠償。但是令人迪破眼鏡的是,阿里巴巴創辦人馬雲竟然公開表示,寧願賠錢也不願意和解。馬雲還在接受採訪時表示,這些奢侈品手提包的賣價太過昂貴,他還痛斥這樣的昂貴定價相當的荒謬。
我認為,阿里巴巴倘若所謂的打假,只是為了讓他的電商平台能打開通路,試圖洗白形象,以減少消費者的疑慮,那麼這樣純粹的商業考量,乍看之下相當的合理,但是對於長期蒙受仿冒品侵害利益的這些國際品牌而言,發自內心的打假,才能夠獲得信任。畢竟大家都曉得,打擊假貨事實上也等於刨掉了阿里巴巴的根,會讓他大傷元氣,怎樣讓這麼龐大的電商平台成功轉型,絕不是拿出一些零頭的成績,就能夠搖身一變,華麗轉身了。
謝謝您的收聽,我是張益瑞,我們下次再見。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