近期文章

【開車的情緒管理】

各位聽眾您好, 歡迎收聽今天的洛城新視野,我是張益瑞,今天要和您來談談開車的情緒管理。

今天是星期一,上班族的朋友們,經過周末的休息,許多朋友可能現在正在開車,準備展開一個新個星期的工作。不曉得你覺得開車在路上的時候,感受到身邊的其他車輛駕駛的情緒如何?經常在塞車的時段,會見到一些比較情緒化的開車方式,當然這些情況大部分是因為交通狀況引起的,比方說:有人換車道的時候,方向燈沒打,或者是要切進來的時候才打方向燈,或者是開車的時候猶豫不決,也會讓人心裡相當不舒服。過去有一句口號,叫做”快快樂樂出門,平平安安回家”,當遇到這些狀況的時候,快樂跟平安都不曉得跑到哪兒去了,所以在塞車時段開車,確實相當考驗人的涵養功夫。


當然可能許多人都經驗過在開車的時候,忽然之間被一些駕駛的情況給惹毛了,這樣的情況在現代有個專也名車叫做”路怒”, 英文叫做”Road Rage”,簡單來說,所謂的路怒就是指車輛駕駛人帶著緊張憤怒的情緒開車。我去網路上參考了維基百科,上面關於路怒的解釋是這樣說的:”由於汽車的增多以及生活節奏加快,開車途中經常會使人心情焦躁,這種情緒會導致有一些摩擦發生,這些摩擦輕則導致言語上的衝突,重則導致肢體衝突甚至危及生命安全。這種現象多發生在都市年輕人的身上,建議人們在開車時儘量放平心態,保持心情舒暢,避免情緒化的產生,以免釀成悲劇。”

關於路怒的建議說來輕鬆,但是真的情緒上來的時候,還真的不容易控制住。美國汽車協會交通安全基金會AAA Foundation在上個星期四7月14日發表了一項在2014調查關於交通安全的數據,根據調查,在前一年當中,將近有8成的駕駛人至少有過一次相當顯著的憤怒、攻擊性或者是路怒的情況,同時有大約800萬名的駕駛曾經在開車的時候,發生過路怒的相當極端的行為,這些極端行為包括了:故意衝撞別的車輛,或是走出車子去跟一輛車子駕駛理論。

根據調查,一般被惹毛了的駕駛人,會採取的路怒的行為包括:故意貼近對方的車子,也就是所謂的逼車,佔了51%,有1億零4百萬個人;向另一個司機大吼大叫,佔了47%,有9千5百萬個人;狂按喇叭,向對方表示憤怒,佔了45%,有9千1百萬個人;用生氣手勢讓對方看見,佔了33%,有6千7百萬個人,試圖阻擋對方的車輛變換車道,佔了24%,有4千9百萬個人;故意切換車道到對方的車輛前面,佔了12%有2千4百萬個人;而下車去向對方的車輛理論,佔了4%有760萬的人;至於擦撞或是故意撞上其他的車輛,佔了3%,有570萬個人。
當然這項調查並沒有明說,但是可能有些駕駛都曾經採取過不只一項的路怒反應行為。話雖如此,但是有9成的駕駛人認為,太過於極端的駕駛行為確實會嚴重威脅到個人的安全,而有3分之2的受訪駕駛認為,與三年前相比,路怒”為目前是需要重視社會問題。

這項調查同時也指出,年齡在19歲至39歲的年輕男性駕駛,最容易引發路怒的行為,比方說,下車與別的司機面對面爭吵,或者故意衝撞別的車輛這類的行為,男性是女性的三倍之多。

話說,當我們在路上開車,遇到一些路上的狀況,發覺自己的路怒要發作的時候,應該怎麼調節請緒,讓自己冷靜下來呢?美國汽車協會交通安全基金會AAA Foundation在這份報告當中,提供了三項建議,讓駕駛們能夠當遇到有路怒情況的駕駛時,應該怎麼回應:首先是”不要得罪”:永遠不要試圖去影響另一位駕駛,要求對方改變他們開車的速度和方向。也就是說不要強迫另一名駕駛踩他們的剎車,或者強迫對方轉動方向盤去順應你想要對方回應的動作。其次就是”寬容和寬恕”:這是說你在路上遇見的這位駕駛,可能對方今天過的很糟糕,所以不要假設他的駕駛狀況是針對你個人。最後則是”不要回應”:避免與另一位駕駛有眼神接觸,不要比手勢,同時保持你的車輛的左右都有足夠的空間進行安全駕駛,如果需要的話,趕緊聯繫9-1-1。

當然,有時候並不是對方的駕駛有問題,但是我們自己的情緒被挑動了,當我們查覺、自己快要抓狂,快要成為路怒的時候,要怎麼辦呢?有專家給出建議,當強烈的憤怒情緒向我們襲來時,記住先不要急著立刻做出反應,可以採取「STOP」的方式調節情緒,避免做出衝動之事。這裏所說的「STOP」的方式,是指以S,T,O,P四個字母為首的四個動作,首先是先停下當場的情緒反應(Stop),然後做三次深呼吸(Take a deep breath),讓自己有幾秒鐘的延遲,可以退後一步,慢慢想想,接著是觀察一下內心(Observe),想一想衝動之後的結果,想一想自己為什麼會這麼生氣,最後則是理性的選擇的有效的雙贏行為(Proceed),這樣一來,可能我們的選擇會完全不一樣。


希望您今天在開車時候,可以試著放鬆心情,”快快樂樂出門,平平安安回家”,謝謝您的收聽,我是張益瑞,我們下次再見。

洛城 新視野 Designed by Templateism.com Copyright © 2014

主題圖片來源:Bim. 技術提供:Blogger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