各位聽眾您好, 歡迎收聽今天的洛城新視野,我是張益瑞,今天要和您來聊聊中英文雙語課程被裁減的風波。[節目播出時間Mar 11th, 2016]
不曉得您有沒有一種感覺,好像最近經常聽到華人的生活圈,有遊行示威抗議的消息,從2013年10月開始,先是抗議ABC電視台Jimmy Kimmel秀裡面小孩子說要殺光中國人的事件,接著不到半年,大家又聽見SCA-5平權法案可能華裔的學生不利,於是又集結走上街頭,接著又發生紐約的梁彼得警員案件,華人又整體動員了起來。其實,這應該說是華人越來越曉得應該要發出聲音來,不再是沈默的族群。許多華裔民選官員也不厭其煩地透過媒體,向華裔民眾喊話,要大家去註冊投票,用手中的選票表達意見,這也是另外一種相當重要的發聲管道。
先來說說這所百老匯小學吧,它的位置是在洛杉磯市西區的威尼斯,也有人叫這區是威尼斯海灘,那麼洛杉磯本地人就曉得,這是遠離了所謂的華人聚集的區域。據我所知,這個地區的白人佔了66%,而亞裔則不到6%。在我之前去採訪這所小學的時候,校方告訴我們,在學校還沒有推出中文班的時候,學校的狀況很不理想,因為招生的學生數量嚴重不足,差點導致關門的命運。但是這所小學的校長王淑敏,決定在2010年9月推出「沉浸式中文教學課程」,因為當時的入學率很低,僅僅只有兩班48位學生,經過老師和家長們共同努力,四處宣傳及籌款幫助學校,在第二年後入學人數破紀錄,所以這所小學從第一年的兩個班級,增加到後來四個班級,並且年年爆滿,在2013年去採訪的時候, 那時候學校已經有300多位學生, 短短3年的時間,整間學校起死回生,甚至在2014年3月,我的另一位同事還特別去採訪家長徹夜排隊,要幫新生註冊入學的盛況,必須大排長龍,到第二天在門口領號碼牌,才能夠進入學校註冊,而這應該都是歸功於「沉浸式中文教學課程」的功勞。
我當時在訪問這所學校的時候,對老師的沉浸式中文教學方式,和學生受訪時的中文談吐表現,是打從心裡相當佩服的,這些學生的程度,跟在這兒的華裔第二代相比,完全不遜色,在某些語言表達方面,甚至還有過之而無不及,這樣教學環境之下長大的孩子,大部份都不是華裔,但是比起許多華裔孩子們,只有在週末上上中文班的學習,顯然在語言和文化的學習上,是佔有著相當大的優勢的。
然而就在家長多次向學區建議,希望能夠再擴充,增加為每個年級6個班,以滿足蜂擁而入的現有需求時,洛杉磯聯合學區學區突然發出通知,說是因為學區認為 ”學校空間不足”,因此從今年的秋季開始,將把百老匯小學原有的每年級4個班,削減至2個班。也就是說,百老匯小學不單單不能夠增加班級,來消化慕名而來的長長的等待入學名單,反而還被削減了班級,那麼原有的學生是不是要離開學校,被打散到其他的一般小學? 這也就引起了學生和家長們的反彈情緒,也才有了前天3月8日的抗議事件。根據報導,百老匯小學還有空置的教室,但是學區卻以空間不足作為藉口,這完全無法讓家長和學生們信服。而百老匯小學校長說,要砍掉一半中文課程,其中一個原因在於「聘雇精通中英雙語教師方面存在困難度」。
家長和學區以及學校的爭執尚未落幕,心急著想讓小孩進入好學校的家長們,是不可能善罷甘休的。而我看到的另一個面向是: 學區和學校作出這項決定,不論是出於分析考量後的結果,或是在現實壓力之下的妥協,這所學校已經證明了,「沉浸式中文教學課程」對小孩子的吸引力。
百老匯小學作為洛杉磯西區唯一的一所,提供中英雙語浸沉式教學項目的公立學校,這樣的教學內容和方式,吸引家長們將孩子從私立學校轉回到公立學校,同時也提高了洛杉磯聯合學區的吸引力和競爭力,這樣的情況,若非媒體刻意地披露,華人社區並沒有太過關注,原來在遠離華人聚集地區的這所學校,讓中文的學習成了吸引非華裔的金字招牌,各位聽眾朋友,您心中作何感想?若您是身為家長,想必心中有所觸動吧?,從科學的角度來看,兒童時期學習多種語言,除了增強智力外,還可以提高他們的創作力、理解力以及分析力,而從個人情感來看,能讓子女熟練掌握另一門母語,而不是僅僅會說流利的英文,這也是文化的傳承,是血脈的延續。
我期待,有越來越多的學校能跟進,讓中文能進入更多華裔第二代,或是非華裔孩子們的心中。我曾經去採訪過東洛杉磯學院中文課的劉教授,他的許多非華裔的學生,在華人社區多個活動上表演中文詩詞及朗誦等等節目,他們眼中對中文的熱愛,是透過攝影鏡頭可以清楚感受到的。或許,我們都應該肩負起將這個美好的語言文化,在美國好好傳揚及傳遞下去的責任。
謝謝您的收聽,我是張益瑞,我們下次再見。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